2022年8月29日 星期一

校長辦學理念與目標


面對變動不拘的新時代,教育市場化與績效化的各種挑戰下,學校經營者當有所堅持,以開拓教育淨土;個人堅持之辦學理念有以下數端: 

(一)不放棄任何一位孩子

    為每一個孩子學習負責,是身為教師應具備的基本信念,學校應提供孩子最好學習環境而努力;儘管家庭、社會不良風氣等干擾因素,徒增學校教育之困難,但俗語說:「天生我才必有用」,教師應該扮演孩子生命中貴人的角色,發揮「天賦自由」學習最大化,不放棄任何一位孩子,將每個孩子帶上來,尊重孩子人格的尊嚴,導其成長,助其潛能得以開發。 

(二)心、手、腦統合教育觀

    教學活動應能有效統整心、手、腦之發展,讓孩子充分發揮潛能,快樂學習;國內教育在動手做的教學活動設計上較忽略,未能切合孩子好動的天性,故應極力推動「MAKER/創客」、「自造教育」、強化「STEAM」教學模式,即是透過手的操作與活動,能刺激腦的運作,提升學習效果,所以應強化心、手、腦的統合活動,營造孩子快樂的學習天地。 

(三)學校是創造孩子成功經驗的地方

    學校是培育孩子懂得生活、體驗生命價值的場所,而不是如坊間區分學生課業成績等級而設立的補習班;在孩子成長的歷程中,學校生活佔有相當大的時間比重,影響深遠,學校的課程設計與生活內涵,應立基「多元智能」、及「鷹架教育」理論,無疑地應用心規劃設計,以豐富孩子的生命歷程,達成12年國教新課綱素養導向」之教育目標。

學校經營的成功應能有效統合人、時、事、地、物等因素,而人為其首,領導者應使能各安其份,各盡其責,讓內外環境融合圓滿;茲提出以下戮力以赴之辦學目標: 

(一)專業自信 扎根校園優質文化

    教師是教育革新的靈魂,其專業性不容動搖;透過厚植教師專業知能,維護教師專業尊嚴,進而豐厚教師專業文化,建立起專業自主的教師社群,是教育進步的最佳保障。另外,學校的主軸是教學,行政是統合教學資源的利器,其工作目標應以協助達成有效教學為職志;在面對今日課程革新

訴求的時空環境下,領導者的行政團隊,應建立行政支持系統服務課程教學,邁向有效能優質學校。 

(二)廣結善緣 活用在地資源

    學校是社區發展的中心,積極推展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的融入教育觀,深入社區、瞭解社區,建立資源整合共享最佳模式;再則學校與社區是相互依賴而不可分離的,其依存關係充分顯現於文化、資源、經濟與娛樂等各方面,建立融入社區的公共關係,是構築教育社區的基本準則。 

(三)朝氣蓬勃 建構學習樂園

    讓學校成為朝氣蓬勃的學習樂園,是個人經營學校努力的目標,而所謂「朝氣蓬勃」乃是指學校富有人味兒的氣息,表現在學生學習、教師教學與家長互動、社區結合等各方面,這樣的學校運轉除了基本行政架構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知識經驗的血脈流通,他是富人文與生命的學習樂園。



2022年6月9日 星期四

找到世界重整後的運轉動力~後疫情時代的人際互動與學習力

     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網路世界,已成為現代人生活的重要一環。人們只要拿起手機或平板電腦,輕輕一滑就能與世界連結,各種資訊媒體的日新月異,打破國家之間有形的空間距離,讓每個國家人民的心理距離更接近,就像各國的跨年活動,我們可以透過新聞視訊LIVE立即轉播,幾乎零時差地以喜悅興奮的心情,分別欣賞來自台北101大樓、美國紐約時報廣場、英國倫敦摩天輪等地施放絢麗高空煙火;在社群媒體上,人們可以與多年未見的朋友建立聯繫,並結識從未見過面的朋友。而2020年開始的 COVID-19 新冠狀肺炎疫情,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包括社交方式、飲食習慣、娛樂型態,甚至工作及學習模式,呈現一個完全令人難以想像的風貌,線上會面、數位工具、視訊教學等各種型態蜂湧而出。後疫情時代轉而集中在,如何因應疫情擴散後世界重整的新改變,也正是學校教育中都應該重新思考新教育模式的好時機。

         疫情發生至今已經進入第三年了,後疫情時代下大家陸續找到重整世界的規則,也發展出一套因應疫情的運轉模式,而我們更該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延續或發展因應後疫情時代新生活的人際互動模式與學習能力?同時反思,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決定會如何影響別人?另外,疫情期間因為停課不停學,網路學習的強度反而更凸顯出孩子在身心健康與照護,學習支持與中斷,以及自我時間管理上等重要課題,都是我們要進一步去思索並解決的,當前可以從以下幾點建議著手。

 一、建構辨識或解析訊息的能力

    從疫情、從停課、從線上課程的經驗中,老師與學生各學到什麼?例如:如何詮釋疫情中的訊息?如何理解訊息中要傳達的意涵?因應資訊科技發達衍生出來的網路學習,在COVID-19疫情開始前就已存在問題;各式各樣的媒體網站及社交工具,常常會夾帶一些謠言或似是而非的資訊,如果沒有具備基本的資訊辨讀能力,缺乏資訊驗證的敏感度,很容易就會因為不當資訊內容而產生誤解。因此,正確辨讀及驗證資訊的能力,以及運用正確資訊的倫理概念,是不論有沒有疫情因素,都應該要學習並擁有的。

 二、學習安排自主學習時間與模式

    如何在不出門的時候,好好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如何在居家的課餘時間中,發揮創意、發展一些新興趣?疫情發生前,大多數學生在校時間通常落在57小時,接著放學後要去課後照顧班或安親班,普遍來說,家長安排給孩子的課程時間平均在1012小時,是否孩子的課時愈長學習就愈好?課業愈多就一定會愈有效?疫情期間居家辦公或上課的結果,我們卻發現網路學習時間越長,影響的反而是健康情形、眼睛視力和專注力,高強度或長時間的學習時數,並沒有產生我們想像中美好或該有的對應成效。學會了如何有效安排自主學習時間,即使有一天離開了學校,自主學習模式不管從嚴格管制到相對自由開放,從處處規定到充分信任,都能夠適性適用,相對學校在停課期間安排的固定線上課程內容,這些反而更值得學習。

 三、學會退一步想」的相互體諒模式

    如何跟家人溝通?如何分擔家務,甚至學會煮飯或烘焙?如何在困難中學會互相關愛及扶持?疫情開始前,每個人的生活安排可能是配合特定群體節日,或是家人朋友不定期的聚會活動,甚至是每個家庭固定的出外活動等,都是規律常態的人際互動模式。COVID-19疫情不但打亂所有的活動規劃,也改變人與人互動的模式,不管是傳統的各種節日慶祝方式,或者創新的特殊生活經驗規劃,都因為疫情的配套措施有所改變,不管走到哪都會遇到處處限制的情況,連帶部分親子關係因疫情遽增的相處時間,引起更多不必要的親子衝突。因為疫情的防治作為往往在於強制降低或減少人與人面對面的連結,現況卻正好反映出:在疫情之下,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反而比任何一刻都更強,能夠學會為對方退一步想,就是學會體諒的第一步。

     資訊科技進步及網路普及所帶來的學習變化,已經不只是教育的改變,而是從本質上、生活上的徹底翻轉。當前的教育者,也必須引導孩子充分體會網路、科技3C的功能不是只有遊戲、聽音樂、追劇,或是漫無目的打發時間的工具,它更可以成為孩子們手中擴展知識的學習利器,也為新世代的學子帶來更多可能。因此,讓孩子使用3C工具時,教育者必須教會孩子:在什麼時候玩?要培養什麼能力?大人們也必須思考:要提供什麼、怎麼提供,孩子需要時,參與他們的學習,更重要的,是不放任,也不強迫學習,以務實、謹慎的態度面對網路時代與數位學習,為孩子打好面對未來的資訊科技能力。或許,這次的疫情考驗,可以被看成一場更有人文思維深度的價值教育,值得每一個人、所有社會、全世界好好學習。



2021年10月22日 星期五

多元精進邁向優質雙語學校

    隨著COVID-19疫情獲得適當控制,新學年度學校得以恢復正常開學,從519日停止入校上課採行居家線上課程,又經過二個月漫長暑假,九月開學伊始,孩子們皆滿心歡喜回到沉寂已久的校園,全校師生活躍地順利進行各項教學活動,校園恢復朝氣蓬勃氣息,真是幸福

    新學年本校再增七個班,總量管制下全校共48(1特教巡迴班)、學生數1350人,這幾年因應青埔學區發展快速,學生數遽增,第二期新建校舍雖如火如荼推動,但仍面臨校舍不足採行新舊並用過渡;感謝學區家長們理解新興都市計畫區發展的教育挑戰,敞開心胸看待學校教育的樣貌,參與和支持力量的重要性彌足珍貴。學校期盼達成學區力量的資源匯聚地,透過家長會、志工隊、社區發展協會、里辦公室、學區內公私立社團、機構單位等資源整合投入,將會是青埔學子之幸、教育之福

    青埔國小這些年內外環境確實面臨大挑戰,感謝全體教師團隊不分新舊,有緣相聚全力以赴,一步一步勇敢邁向雙語學校之路,同時搭建學生多元展能舞台,例如規劃五、六年級程式語課程,榮獲教育部STEAM創客課程衛星學校、市府教育局創造力發展學校、與韓國神主SING-JU小學締結交流姊妹校、與美國芝加哥中文學校、菲律賓中正學院進行數位學伴交流、逐年擴增多元社團數量、藝文、體育團隊競賽……都展現相當亮麗成績

            家長是教育的合夥人,親師相互尊重、互信互助的親師合作,攜手關注孩子的學習與成長,是教育成功的第一步,青埔擁有得天獨厚新興都會發展利多,相信在各方凝聚向心力之下,青埔的教育前景可期,公立雙語指標學校必定亮眼!



2021年9月24日 星期五

桃園青埔國小雙語教育 許清勇:英語融入多元領域學習

 

桃園青埔國小雙語教育 許清勇:英語融入多元領域學習

2021-09-13 15:12 聯合報 / 記者翁唯真/桃園即時報導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天上午前往中壢的青埔國小,視察學校雙語課程教學情形,並與學童一起體驗使用平板電腦互動軟體,做趣味化線上評量。記者翁唯真/翻攝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天上午前往中壢的青埔國小,視察學校雙語課程教學情形,並與學童一起體驗使用平板電腦互動軟體,做趣味化線上評量。青埔國小校長許清勇表示,目前校方的雙語教育,不單單是純英語學科教學,還有其他特色課程融入,目標讓學生習慣英語的環境。

 許清勇指出,目前一堂雙語課程會有約20分鐘的時間,老師會讓學生使用平板,做操作性課程或是線上遊戲評量。全校共有250台,透過授課教師上網登記,就可供學生使用。

 許清勇表示,以三年級為例,一周會有9堂雙語課程,3堂本國籍及外籍教師各1名,6堂則是由有英文專業的教師授課。授課內容不侷限在純英語教學,還包含了健體、藝術、綜合等內容,讓這些學科專業融入英語教學,使學生的學習英語更多元及豐富,也比較不會對學英語恐懼。

 許清勇進一步指出,自從課綱修改後,學校也有一堂彈性課程,以主題課程為主,有運動、建築、衣著、交通、食物、旅遊等,有時也會由校方安排交通安全、環保教育或導師自行籌畫班級經營等內容。

 不過許清勇也無奈表示,許多學校在教師轉型的方面有些難處,因為現在要推雙語教育,許多在校的教師可能會需要自己進修,而應徵的教師也會需要除了有專業的專科專長,再加上英語教學的能力,才比較吃香,現在屬於過渡期,還需要時間才能讓教師百分百都有雙語專長。

 鄭文燦指出,為營造全英語學習的情境,市府擇定含青埔國小在內共10所國中小共同試辦雙語創新教學計畫,希望學生能用多元方式學習英語。

一周會有9堂雙語課程,3堂本國籍及外籍教師各1名,6堂則是由有英文專業的教師授課,授課內容不侷限在純英語教學。記者翁唯真/攝影

桃園中壢青埔國小校長許清勇指出,目前一堂雙語課程會有約20分鐘的時間,老師會讓學生使用平板,做操作性課程或是線上遊戲評量。記者翁唯真/攝影

2021年6月2日 星期三

勇敢面對疫情戰爭~省思大自然的力量

             勇敢面對疫情戰爭~省思大自然的力量

        因為新冠COVID-19疫情,我們面對台灣歷史上第一次暫停入校上課這麼長的時間,不論是對小朋友們、或是對老師、對家長們,相信大家都感覺非常不方便,它確實改變了我們本來的生活習慣和步調…..

        面對這一場疫情戰爭,我們是不是藉此來省思幾個議題:    

        這一場全球化的疫情戰爭,從2019年底爆發開始,給全世界各國人們帶來了生活不便、帶來了我們的懼怕和恐慌,病毒造成身體健康受到危害、甚至威脅生命死神降臨…...

        我們除了學會如何防疫對抗病毒,以保護自身安全外,是不是也應該重新思考大自然的奧秘這個議題,翻開人類歷史,其實已經歸類:「細菌戰爭糧食是造成歷史上有些族群、有些國家消失滅亡的三大主因,而這三大主因從古到今其實仍然不斷上演,在大自然的力量下我們相對顯得渺小,我們是不是更應該省思珍惜生命、更感恩惜福、珍惜周遭照顧我們、關懷我們、陪伴、培育我們的親朋好友、師長們

        再則隨著人類科技經濟文明的發展,我們和週遭環境的相對關係為何我們常說地球只有一個、或是說環境保護的重要…...但是高度經濟發展過度開發的代價是什麼?經濟發展與自然保護之間如何取得平衡?

        相信在聰明的人類智慧應變下,這次疫情終將過去……期待在我們勇敢面對疫情之餘,也同時學習到珍視生命價值、和週遭環境、和大自然和平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