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3日 星期二

上海教育參訪心得

懷著興奮的心情與期待,於今年(96年)10月24日、25日分別踏進上海閘北區中山北路小學、上海第一實驗小學二所學校參訪,也是第一次有機會一窺對岸教育的現況,在國際教育改革浪潮席捲的發展趨勢下,教育工作一直是國家競爭力的基石,多一些觀摩與學習,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不但能擴展國際視野,更能知己知彼,再求精進。
參訪二所公立小學後有如下感想:
一、學校教育呈現朝氣蓬勃氣象
我們進入上海閘北區中山北路小學的時間大約是上午08:15,全校學生已經在操場上進行晨間體育暨遊戲活動,有些班級跳繩、有些踩高蹺、打躲避球、玩二人三腳、滑輪車…等,校園氣氛是如此生氣盎然,讓人感受到教育的朝氣與希望。但反思今年教育部推展的重要體育政策是「樂活運動」,一種莫名的感覺油然而生,好像這些年來我們小學的晨間活動不見了,或是頂多是跳健康操,教育主管當局三令五申要學校推展每位學生一天至少活動30分鐘,此一政策值得我們深思當前教育正常化的命題。
二、教師善用資訊融入教學策略
進入二校教室觀摩三場教學實況,三位老師均採用資訊融入教學策略,而且技術相當熟練,可見平日應該經常使用資訊科技軟硬體設施,資訊融入教學已經是教學現場必備技術與知能。但平心而論資訊科技是無法完全取代教師角色,所以值得深思的命題是--如何發揮它的功能以提昇最佳教學成效,而其中之關鍵因素應該仍然是高素質的教師。
三、教師投入校本課程開發
大陸近年來教育改革,在小學課程方面區分為基礎型、拓展型、探究型等三類課程,而拓展型與探究型課程屬教師課程研發部分,需要教師投入專業進行編寫,這與台灣九年一貫課程之校本課程意涵相近,但值得深入省思的是—台灣很多學校的校本課程重心,好像有窄化為評選不同版本教科書的現象。
四、「教師分級制」是否為提升教學專業的必要之惡(代結語)
「教師分級制」在大陸地區已行之有年,我們在上海閘北區中山北路小學綜合座談時談到兩岸教師工作壓力課題,其中教師分級制恐怕是重要的影響因素。記得台灣在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時,因為涉及教師課程研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等改變條件,曾引發部分資深教師提早退休規劃,而教師分級也一直是我們教育界談論多年的議題,這一制度在台灣實施的可行性如何?它與提升教師專業有無正相關?都值得我等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討。

2007年7月19日 星期四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作家簡媜描寫她兒子姚頭丸在美國短期遊學見聞,值得細細品嚐!